222 清穿故事(131)三更
清穿故事(131)
提起十二阿哥,仿佛只剩下一个脸谱,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子?林雨桐竟然找不出一点头绪。
一个人低调的叫人忘记他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如今要了解这位十二爷,林雨桐发现,唯一能给予她参考的,竟然是以前知道的历史。
反着推演,胤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性很复杂,想要将一个人研究透彻,那基本不可能。但是对一个人心性的了解,应该还是有帮助的。
就拿他在礼部任职,却错将钮钴禄氏写成钱氏的事来说吧。林雨桐觉得十分的荒谬。
这不是写别的东西,而是写后宫的妃嫔姓氏啊。四爷的后宫,上的了牌面的,也就那么三瓜两枣。何况钮钴禄氏还是弘历的亲生母亲。这怎么会错了呢?
会是失误吗?别逗了,一个汉姓,一个满姓,换个人误写一个大家看看。
要真是写了错别字,那可能真是无心之失。可这么明显的错误,怎么可能是无心的。
咱们再退一步想,假设这真是脑子一时糊涂,写错了,那之后,就真的一点都没意识到错了,将这个错误赶紧改回来。反而是任由这份记载归档,等到礼部的官员发现了以后弹劾了他。
在排除了礼部的官员不敢冒着这样的风险,去诬陷一位康熙朝的皇阿哥以后,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胤祹是故意的。
他故意将两个姓氏写错了。
林雨桐不由的想起后世的许多影视作品上,都有乾隆寻找生母的故事。
而乾隆的身世之谜也越演越烈,很多人都说乾隆是汉人。
那么这事的根源,最开始就在胤祹身上。
如果弘历的身世真的有问题,胤祹将这些捅出去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弘历的身世没有问题,那么,胤祹这么做简直就是污蔑。对于一位要继承江山的人来说,血统是何等要紧?
按这样的道理推测,弘历该记恨胤祹才是啊。这问题说轻一点,就是你怎么能连我亲娘姓甚名谁都闹不清楚呢?问题再重一点,就该觉得,你这简直就要阻断了我的青云路了。血统是个要命的大问题啊。不管真假,都不敢宣扬出来的。
那么,两人本该是对立的关系才算正常。
可后来呢?事情发展叫人大跌眼镜。在乾隆朝,胤祹被乾隆信任到哪种程度?信任到能叫他总|理朝政啊。而且是他不在京城,巡查期间总|理朝政。这可位比监国啊。
这样的信任,比之四爷对十三的信任还重几分。十三爷才刚刚总|理朝政而已。
四爷和十三爷是什么关系?十三那是在登基以前就是铁杆的四爷党。
那么依次推论,胤祹在乾隆登基以前,就该是暗中支持乾隆的。
要不然那么多的王爷,怎么就见重用了他呢?
真的只是像乾隆说的那样,‘履郡王允裪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吗?
别逗了!皇家分权力爵位的时候,什么时候按照年龄算了?要真照他这么说,皇位给年纪更长的弘时才更合理嘛!
这里面有许多叫林雨桐想不明白的地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十二爷可不是看上去那么无害。至少他一定在雍正朝参与了夺嫡。
就像是老八扶持弘时一样,他一直隐在暗处,支持的却是弘历。
再加上弘历的原配是富察氏,是十二福晋的亲侄女,那么,他们本该就是一体的才对。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的四爷连连的打压他,却没有对他下死手。打压他,是恨他挑的皇子间争斗,朝臣跟着站队。不下死手,是因为他顾着的人是弘历,他没有多余的儿子可以选择。
雍正元年,胤祹被封为多罗郡王。这是因为他在康熙末年还是很有体面的原因。
到了雍正二年,他就从多罗郡王直接被降到了固山贝子。过了没两月,又从固山贝子被降到了奉恩镇国公。之后,才发生了错写姓氏的事,又再次被降为护国公。
胤祹的行为,倒更像是一种报复。或者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取得弘历的信任。
之后,还发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弘时被从宗室除名以后,就被下旨交给胤祹养赡。
这是信任吗?不是!是叫胤祹看看,你们将朕的儿子害成什么样子了。
没有你们,他们可能会有嫌隙,但不会走到如今的局面。
弘时是被赐死的!
也许是报应,历史上,胤祹的儿子一个都没活下来。还是乾隆过继了永珹给他做了嗣孙。
林雨桐想不明白胤祹和弘历之间是怎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