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钱”之新解
在万众瞩目当中,王宁安一身月白色的儒衫,坐到了老师的位置上,环视左右,全都是朝野的大人物,连皇帝也加大了,赵宗垕紧紧依偎着老爹,伸长了脖子巴望着,尽管听过一次,他还是很期待先生的宏论。
面对着大宋最顶尖儿的人物,王宁安也是微微激动。
能不能红,就看这一炮了!
“陛下,诸位相公,还要同僚,高贤,翰林院,国子监,太学的先达:王某论学问,连进士都不是,自然不敢给诸公讲什么孔孟之道,如果说王某还有一点熟悉,那便是这东西了。”
王宁安说着,举起了一枚铜子。
“没错,就是钱!”
“屈指算来,成立皇家银行也有五六年的光景,王某摸索出一些心得,和诸公分享。”
听到王宁安谈钱,不少人脸都黑了。尤其是一些有道德洁癖的君子,他们更是忍不住扭头,连龙昌期都听不下去。
面对陛下,面对天下高贤,居然谈俗气的阿堵物,简直倒胃口,世人都说王宁安是奸佞幸进之臣,现在看起来,一点不假,半点不虚!
很多人已经琢磨着弹劾王宁安的奏疏了。
但是赵祯却满脸含笑,面带鼓励,至于贾昌朝、文彦博,甚至韩琦,都丝毫没有怠慢之意,他们神情凝重,侧目倾听。
“所谓钱,从何处来呢?一句话,是挣来的!”
“为官吃俸禄,做工挣工钱,卖货挣利润,种地卖粮换钱……总而言之,是付出劳动得到的报酬——当然抢劫,偷窃放在一边。我想大家不会有疑问吧?”
很多人不太适应王宁安的风格,他们印象之中,大凡登坛讲课,都是越深奥,越玄乎越好,张口闭口就是引经据典,满口圣贤,像王宁安这么平直通俗的还是少有。
赵祯倒是暗暗看了眼小太子,难怪小家伙昨天告诉自己,说先生讲得好,他都听得懂,要是说这些,五岁孩子也听得明白啊!
只是把当官,做工,农民都混为一谈,实在是有辱斯文,在场许多人不高兴,却也说不出什么,毕竟皇帝都没意见呢!
王宁安继续往下讲,“付出劳动,换得报酬,现在看起来天经地义。可是假设男耕女织,什么东西都自己动手制作生产,又自己使用消耗,还需要钱吗?总不能自己向自己买一匹布,一斗米吧?所以说,在上古之时,是没有交换的,道理很简单,上古之民,采集果实,捕获野味,耕种田亩,纺织麻布……产出的东西,全部由一家,或者一个氏族消耗。渐渐的,上古之民,从蒙昧走出来,越来越聪明,动手能力越来越强,有了更好的捕猎工具,懂得如何精耕细作,产出越来越多,此时就出现了交换。大家把多余的东西拿到集市上,和其他的部族贸易,而此时的贸易,是以物易物的。哪怕到了今天,在乡下也有这种情况,还有榷场,我们用布匹丝绸换青盐牛马,就是以物易物,可以说,还残留着上古的风俗。这个过程可能经历了上千年,人们手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单纯以物易物,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候货币就应运而生!”
王宁安又举起了手上的铜钱,笑道:“最初的货币不是这样的,而是贝壳,直到如今,许多和商贸钱货有关的字,还带有贝字,便是明证。钱币从最初廉价的贝壳,渐渐变成金,银,铜,在先秦的时候,各国铸币,形制不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了货币,便是我们今天沿用的圆形方孔钱。”
王宁安用很简短平实的话,梳理了货币发展的过程。
在场众人却无不皱眉头,王宁安提到的很多东西,全都是真的,他们也在古籍当中看过,只是过去从来没有人这么讲过,也从来没有人如此研究!
经王宁安一说,许多人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诸位相公就不用说了,像司马光啊,王安石啊,他们都有拨云见日之感,尤其是司马光,他忍不住满脸含笑,自己的师父就是有两把刷子,真是不简单!
王宁安故意等了一阵子,让大家消化完毕,然后他继续讲道:“凡事正本清源,弄清楚了货币是怎么来的,很多事情就明朗了。首先,货币对应的是商品,是百姓创造出超过自己需要的产品,拿到市面上去卖,还回来的货币。既然如此,也可以理解成每一个货币,都是一张约书,是整个天下,和每一个普通百姓签订的约书。”
王宁安把第一课选为“钱”,一来是他的确擅长这个,二来,他也想打破儒家士人口不言利的迷思。
新儒学要讲究务实,而最大的务实就是学会赚钱,学会用钱!
“一个农人,他年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