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舆论的力量
对于李泽来说,即将发生的不管是江西方面的会战也好,还是柳成林对于汉中的进攻也好,都只是一场局部地区的类似于平叛的战事,已经不值得他将太多的注意力投诸其上了。
黔州归顺,福建收回,南诏称臣,整个疆域之内,也就只剩下了岭南、容管桂管以前益州这些地方了。
而在大势面前,这些地方的战事,或者会有反复,会有挫折,但终究不可能逆转天下一统的局面。
相比起这些战事,他早先跟柳如烟说过的那些事情,才是真正让他挠头的。
但凡是用一场战斗能解决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大唐,都不算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就比方现在郭奉孝提出来的全面整治黄河河工之事。
黄河一直就像是悬在朝廷头上的一柄利剑,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落下来重重地惩罚你一下子,而整治黄河,涉及到的可不仅仅是钱,而要整合黄河,便要统合黄河所经过的这些地方的所有力量,齐心协力,众志成诚,才有可能在多年以后完成这一件事情。
基于此,郭奉孝提出的专门成立一个全国性的用于治理水患的衙门来统筹此事,便是必要的步骤。
而徐想在郭奉孝的报告基础之上,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水利部来统筹安排此事,也正好是响应了他一直努力在推行的朝廷部门细化,专业人做专业事,名负其责的政治改革相响应。
作为徐想的盟友,陈文亮如今在河北,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着政治改革,一系列新的衙门成立,同时旧有的那些部衙的权力,被大量地分解到这些新成立的部门当中。
李泽虽然没有公开表态,但实则上,他是支持这么做的。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这样的改革,实则上中枢另一轮的收权行为。
换而言之,朝廷还在尽力地削尽各地行省总督的权力。
就拿眼下的这个徐想准备成立的水利部而言,一旦成功,便能从中枢到地方,形成一条垂直的管理线,受到地方长官意志制约的因素将会大大降低。而与之相适应的,便是地方上对相应的人事,财政等权力的影响力急剧下滑。
以前治河,都是各行省独立行之,中枢根据地方报告,向下拨付相应的钱款,而地方之上再配套拨给钱款。一旦中枢成立了这样的专门部门,那地方之上必须要同过去一样按比例拨钱,但在具体的人事以及怎样用钱之上,却是没有了以前那样的决策能力,这自然会引起地方长官的不满意。
所以看起来是一个新部门成立的事情,实则上,却关乎着整个朝廷与地方之上的权力博弈。谁也不会嫌自己手中的权力多了,能抓在手里的,自然便要想法设法地抓在手中。
而在徐想看来,这样的各行其是,大大地浪费了国家的行政资源以及财力,如果能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从上到下来进行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样一样地依次处理,比起现在的效率要好得多。
双方的博弈如今正在拉锯的阶段当中,成立水利部,只是一个引子,一旦开了这个口,地方上在很多与中央的博弈之中必然会失守,所以这件事情,如今争论之声是愈来愈大,极有可能会被放到今年年底要召开的义兴社大会之上来进行公开表决。
这也使得徐想与各地的总督们,将相争的战场转移到了争取各地代表们的支持之上了。
义兴社代表大会的决议,就是最终的决议,即便是以皇帝李泽的尊贵,也不能否决义兴社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这是明文写进了代表大会章程的。在这样的代表大会之上,李泽与其他几个委员会的主席,照样也只有一票。
说起来似乎徐想在这次的博弈之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步当中,毕竟各行省对于本省的代表是有着必然的影响力的,而且这也影响着各行省最基本的利益,但实则上,徐想的支持者,并不少。
其一,来自中央各部衙的代表们,肯定是支持徐想的,这对于他们地位的加强,是有着很大好处的。一旦完成,以后中枢对于地方的影响,肯定会大大增加。
其二,像青藏,西域,东北三省,包括那些经济刚刚起步,财政举步维艰的地方,是支持的。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得到大量的中央财政的支援。一些他们想干而又没有实力来干的大项目,便可以由中枢牵头来干。这样地方之上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