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羌定蛮 第460章 大军班师,众人之虑
“哈哈!伯约啊,此番你与伯道立下赫赫战功,朝廷封赏必不会少,为兄就提前恭贺伯约了。”
前线将士班师途中,魏延与姜维同列而行,并且对他的战绩进行一系列赞赏与褒扬,这让身旁跟随他们的宁随、诸葛果感到有些危机感。
句扶与柳隐两名元老级将领注意到宁随两人的表情,于是便策马靠拢他们开始询问打听为什么要做如此表情,这次第十三营损失惨重,打的胜仗也超过各部队,心情怎么依旧沉重呢?
紧接着,诸葛果坐在四轮车内抬起那充满女人知性的双眸瞟向左侧句扶和右侧的柳隐柔声说道:
“二位将军应当清楚,夫君他战功卓著,又被魏将军所褒扬赞赏,这看似有些平平无奇,甚至还理所应当。
但你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随着他的地位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是征西将军,那么接下来的封赏会是什么?
朝中之臣肯定会借此来巴结夫君,到那时这将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如果他能够达成政治平衡,这就是利。
那么反之如果惹怒当地大族,政治平衡被打破,父相出面也无动于衷,到那时……夫君要么离开朝堂出镇边将,要么…哎!”
“原来如此……若这么说的话,伯约回朝岂不是要面临数方压力?”句扶脸色沉重地对诸葛果微微点头道。
踏踏——
跟在他们身后的向宠听到前面几人谈话也是比较细心,对于这次北伐来说,姜维与他麾下的第十三营立下的战功足以抵得上出征的任何一支部队,而且麾下精锐武贲营几乎全军覆没。
倘若以这种战功加官进爵,可以说是根本没有问题的,但回想到姜维的身份特殊,其妻子乃是当朝丞相之女,又曾是魏国旧吏,诸葛亮但凡有所闪失离开人世,他的地位就在于自己能否保住。
因此姜维目前当下首要面对的是和荆州集团的文武搞好关系,让他们心中清楚姜维的能力可以统领他们在朝中处于平衡主导地位,但相对的,他还要处理与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这些鱼龙混杂的关系。
一旁的宁随挥了挥掌中凤羽扇,其脸色变得格外凝重,他注意到身后的向宠一直都在听着他们这些人的讲话,于是便回头示意向宠也过来讨论这件事情。
“向将军,一起同行吧。”
听到宁随的招呼,向宠忽然有些忐忑,但仔细想想他本人的身份,去与他们谈论姜维这件事貌似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毕竟自己与姜维的关系倒还算不错。
驾——
紧接着,向宠来到他们中间互相抱拳行礼,左侧的宁随抬着他那日益布满皱纹的双眼看向右侧的向宠颇为小声地开口问道:
“中军都是荆州将领,不用避讳……你对伯约之处境有何看法,尽管提。”
“宁参军,刚刚听你们说伯约将军的时候,宠心中也感到颇为紧张,毕竟武将不比文臣,我等没有像您一样的政治手段,因此对于伯约将军来说,应对之策应该不成问题。”向宠也很清楚,姜维深受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熏陶,对朝中之事肯定不会有所轻视,反而还要像在战场那样更为重视。
这番话从他嘴中说出来,坐在四轮车内的诸葛果无奈一笑,向宠所言虽然没有问题,但姜维常年在外征战,第二次北伐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游走在地方镇压平叛,哪里还学习什么内政之道。
现在也就只能祈求于姜维能不能独善其身,在朝堂之上能否站稳脚跟,他们这些人也不能过于插手,否则会被那些益州人所怀疑,并且趁此机会诋毁并攻击姜维,这样一来反倒会成了姜维倒台的前提。
…………
这一路上,蜀军北伐将领们谈论的事情无外乎就一个话题,那就是有关于姜维在这场仗中获得的封赏能否使他在朝中受到那些朝臣们的威胁。
魏延身为将军已经数十年的光景,对于这些政治的那些事情根本就不想插手,只要有仗去打,他肯定会奋不顾身地请战去与敌军杀个你死我活。
但回到朝廷,最多的时间都是在同那些心眼颇多的朝臣们斗嘴,仔细想想来看,他是一个武将,怎么还跟这一帮文官们斗上了嘴?
“伯约,无论何时何地,你要做的是稳定住军中的威望,剩下的你就要听从丞相的建议,应当如何去同那些朝臣们相处。”魏延本心并不想与那些朝臣们相处,性格使然,而姜维文武双全,恰好适合这样的环境,所以给他一个发挥的机会也未尝不可。
望着今夜的天空,这些将领们可以隐隐的感觉到此番回朝定然不会有太过顺利的事情,李严虽然倒台,但是他并没有接受朝廷的正式诏令。
因此在大军班师的同时,诸葛亮在汉中与李严达成共识,回到成都接受朝廷下诏放逐蜀郡,但他的田产依旧根据其曾经所立下的功绩而保留,宅院也留了一间。
这种底线已经是最低标准,且李严未得朝廷启用不得返回成都,可以说只要诸葛亮没上奏刘禅重新启用李严,那么他将终生不能踏入朝堂。
半夜,大地寂静无声,但汉中官邸却灯火通明,诸葛亮与李严依旧在凉亭内讨论有关于朝中之事,不仅如此李严还特意提到姜维的事情。
“孔明,姜伯约此人虽有大才,但其毕竟是一介武将,想要让他踏入朝堂与那些朝臣们相处,可以说得上是难上加难。”
“亮清楚,可他终究要接下担子来带领着大汉军队与魏贼相争,如果伯约没有一定的政治手段,光这些文臣们就足够让他难以忍受的。”诸葛亮挥着羽扇对李严也是无可奈何地回应道。
倘若政治与军事互不相干,诸葛亮完全可以不用把两件事情相关联起来,可是这根本脱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只能被迫培养姜维政治手段,希望他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
可李严的提醒也加大了他的顾虑,倘若本次班师回朝文武百官们会对这场作战伤亡巨大的责任半数怪罪到他的头上,不仅如此,安汉将军麋竺之子与前将军关羽之子关兴同时阵亡,这责任足够让他喝上一壶的。
现在或许应该好好想一想,诸葛亮应该在这场朝中大戏上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是把责任全都揽在自己身上,还是闭口不言让姜维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发挥,于情于理这都有些不符合作为老师的责任……(未完待续)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