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四章 荒原(上)
午夜前后,梓州下起了小雨,灰蒙蒙的雨势笼罩大地。
视察卫戍工地的一行人上了城墙,一时间便没有下来,宁毅通过城楼上的窗户朝外看,雨夜中的城墙上只余了几处小小的光点尚在亮着。
每隔数十米的一点点光芒,勾勒出隐约的城池轮廓。换防的士兵们披了蓑衣,沿城墙走向远处,渐渐淹没在雨的黑暗里,间或还有细碎的人声传来。
高墙的内围,城市的建筑影影绰绰地往远处延伸,白日里的青瓦灰墙、大小院落在此刻都渐渐的溶成一块了。为了卫戍守城,城墙附近数十丈内原本是不该建房的,但武朝承平两百余年,位于西南的梓州未曾有过兵祸,再加上地处要道,商业发达,民居逐渐占据了视野中的一切,先是贫户的房屋,后来便也有富户的院落。
即将到来的战争已经吓跑了城内三成的人,住在北面城墙附近的居民被优先劝离,但在大大小小的院落间,扔能看见稀疏的灯点,也不知是主人起夜还是作甚,若仔细凝望,近处的小院里还有主人仓促离开是遗落的物品痕迹。
两名更夫提着灯笼,躲避在已无人居住的院落外的屋檐下。
距离第一次女真人南下,十余年过去了,鲜血、战阵、生死……一幕幕的戏剧轮番上演,但对这世上大部分人来说,每个人的生活,仍旧是普普通通的延续,即便战乱将至,困扰人们的,依旧有明日的柴米油盐。
在赶来梓州之前,宁毅接到了从江南发过来的失败讯息。
自华夏军杀出凉山范围,进入成都平原之后,剑阁一直以来都是下一步战略中的关键点,对于剑阁守将司忠显的争取和游说,也始终都在进行着。
司忠显此人忠于武朝,为人有智慧又不失仁慈和变通,往日里华夏军与外界交流、售卖武器,有大半的生意都在要经过剑阁这条线。对于供应给武朝正规部队的单子,司忠显从来都给予方便,对于部分家族、豪绅、地方势力想要的私货,他的打击则相当严厉。而对于这两类生意的分辨和挑拣能力,证明了这位将领头脑中有着相当的大局观。
华夏军总参谋部对于司忠显的整体观感是偏向正面的,也是因此,宁曦与宁忌也会认为这是一位值得争取的好将领。但在现实层面,善恶的划分自然不会如此简单,单只司忠显是忠于天下黎民还是忠于武朝正统就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
总之在这一年的上半年,通过司忠显借道,离开川四路攻击女真人还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刘承宗的一万人也正是在司忠显的配合下去往徐州的——这符合武朝的根本利益。然而到了下半年,武朝式微,周雍离世,正统的朝廷还一分为二,司忠显的态度,便明显有了动摇。
这中间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
司忠显原籍浙江秀州,他的父亲司文仲十余年前一度担任过兵部侍郎,致仕后全家人一直居于平江府——即后世苏州。女真人攻破京城,司文仲带着家人回到秀州乡下。
七月,完颜希尹着女真军队攻秀州,城破之后请出司文仲,授与礼部尚书一职,随后便将司文仲派来剑阁劝降。其时江南一带华夏军的人手已经不多,宁毅命令前线做出反应,谨慎打探之后酌情处理,他在命令中重复了这件事需要的谨慎,没有把握甚至可以放弃行动,但前线的人员最终还是决定出手救人。
这场行动,华夏军一方折了五人,司家人亦有伤亡。前线的行动报告与检讨发回来后,宁毅便知道剑阁谈判的天平,已经在向女真人那边不断倾斜。
每到此时,宁毅便不由得检讨自己在组织建设上的缺憾。华夏军的建设在某些轮廓上模仿的是后世中华的那支军队,但在具体环节上则有着大量的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华夏军的主轴,源自于现代军队的管理系统,森严的军法、严格的上下监督体系、到位的思想管理,它更类似于现代的美军或是现代的种花军队,至于最初的那一支红军,宁毅则无法模拟出它坚定不移的信仰体系来。
宁毅曾经所在的那个世界,近代的中国存在太多无法复制的东西,那个时代,西方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国是落后的思维与政治体系,超过一百年深入骨髓的屈辱与痛苦,无数人不断地碰壁和寻找道路,最终才铸造出那样一支具备坚定无产阶级信仰的军队来。
武朝经历的屈辱,还太少了,十余年的碰壁还无法让人们意识到需要走另一条路的迫切性,也无法让几种思维碰撞,最终得出结果来——甚至于出现第一阶段共识的时间都还不够。而另一方面,宁毅也无法放弃他一直都在培养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才与老牛头决裂,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华夏军在某些方向上更像是后世的大公司大企业,尽管宁毅也进行大量的“华夏”理念宣传,但真正支撑起一切的,是超越时代的专业的体系,专业的办事方法,在经历了一次次胜利之后,军队中的办事人员们有着昂扬的斗志,也有了近乎骄傲的乐观主义精神。
对于这样的精神,宁毅进行过大量的整顿,但效果当然是有限的。没有百年屈辱,没有无数的失败,没有四一二大屠杀,也没有始终居于劣势的窘迫和这窘迫之中的深信不疑,培养不出那种深入骨髓里的坚持和严肃。击溃陆桥山轻松拿下大半个成都平原之后,部分华夏军人对于女真人甚至都有着蔑视的情绪。
这一年以来的对外工作,伤亡率高于宁毅的预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慷慨与壮烈不再是值得宣传的事情。每一种主义都有它的利弊,每一种思想也都会引出不同的方向和矛盾,这几年来,真正困扰宁毅思维的,始终是这些事情的关联与转折。
如何让人们理解和深刻接受格物之学与社会的必要性,如何令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如何在这个萌芽产生的同时放下“民主”与“平等”的思维,令得资本主义走向无情的逐利极端时仍能有另一种相对温情的秩序相制衡……
而司忠显的事情也将决定整个天下大势的走向。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直到这一天来到梓州,宁毅才发现,最为令他困扰和牵挂的,倒也不全是那些天下大事了。
有关宁忌的消息传来,他原本担心的,是二儿子看见了世道混乱,开始变得凶残好杀,宁曦肯将这消息传回去,隐约中的担忧恐怕也正是这点。待见面之后,孩子的坦白,却让宁毅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作为武者,在看见这世道的迷惑之后,小孩子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变得强大的途径,潜意识中的野性正从父兄为他编制的安全范围内生长出来。想要经历战斗,想要变得强大,想要在对方豁出性命的时候,接受平等的挑战。
这是值得赞许的心思。
宁毅这一路走来,同样是一路厮杀。
他
本章未完,点击[ 下一页 ]继续阅读-->>